“回國不需要理由,不回國才需要理由。”當中國科學院院士、寧波大學校長蔡榮根在寧波大學青藤書院講述“兩彈一星”元勛彭桓武擲地有聲的愛國誓言時,臺下響起熱烈的掌聲。
此次活動為寧波市“四明傳習”大思政課實踐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,更是“真理的味道”浙江省“新時代變革實踐”主題宣講系列活動之一。
從今年3月起,寧波邀請12位省內高校黨委書記、校長(其中包括3名院士)深入寧波中學等13所中學開展主題宣講,將時代變革的“大道理”轉化為可感可知的“小故事”,為寧波師生解鎖新時代精神密碼。
中國科學院院士、寧波大學校長蔡榮根講述科學家精神。寧波市教育局供圖
前沿科技點燃創新火種。在余姚中學,中國工程院院士、浙江理工大學校長陳文興攜宇樹科技機器人走上講臺,分享科技前沿。陳文興用深海平臺錨固系統的案例,將高深的科研成果轉化為學生能夠理解的應用工程。
他還通過國產大飛機碳纖維部件、航天服柔性加熱材料、人造血管等實例,系統闡釋了基礎研究如何支撐國家重大戰略需求。余姚中學高一學生施馮緣感嘆道:“原來科學家的熱血和夢想是如此執著、耀眼!”
“光伏技術早已融入生活的每個角落。”在姜山中學,中國科學院院士、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校長楊德仁向學生展示了一幅“光伏地圖”。他寄語莘莘學子:“每一次科學探索,都始于每一束心中的光。”
文化基因喚醒家國情懷。中國美術學院黨委書記金一斌走進奉化江口中學和寧波美術學校,為兩校師生帶來“書法名作中的愛國基因”主題宣講,系統闡述了中國書法藝術作為中華民族精神重要載體的獨特價值。
“幾千年來,愛國精神始終貫穿于金石翰墨之間,書法藝術以刀為筆、以血為墨,將山河之戀銘刻為永恒的文化基因。”金一斌說。
“寧波舟山港出發的每一船貨物,承載的不僅是商品,更是寧波走向世界的堅定步伐。”在寧波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,浙江紡織服裝職業技術學院校長鄭衛東細數寧波“敢為人先”的基因。
“原來,寧波的開放發展是如此波瀾壯闊,我為自己生活在這座城市而感到驕傲,寧波的未來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的接續奮斗。”寧波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學校2024數媒中高職班學生熊寧說。
中國科學院院士、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校長楊德仁介紹光伏技術相關知識。寧波市教育局供圖
跨界融合重塑思政范式。“人生的方位、方向、方法是什么?”寧波職業技術學院校長吳向鵬的“人生三問”引發北侖明港高級中學學生的思考。他指出,當代青年身處全面推進強國建設、民族復興偉業的關鍵時期,既是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見證者,更是參與者、建設者。青年一代必須以胸懷“兩個大局”的戰略視野,在時代浪潮中錨定坐標。
“這堂課讓我明白,個人的夢想必須與國家的需要同頻共振!”明港高級中學高二學生庫爾班說。
據了解,此次寧波“四明傳習”大思政課系列活動覆蓋全市6100余名師生,這場跨越校園的思想接力,正為寧波市大中小學思政教育一體化建設破題探路。
“在寧波‘四明傳習’大思政課實踐中,由院士領航,科學家、藝術家、警官等化身為思政教師,這種由頂尖專家主導的‘跨界執教’,將抽象的價值理念轉化為可觸可感的生動場景,引導青少年在理解時代變革中堅定信仰、錨定坐標。”寧波市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。(中國教育報-中國教育新聞網記者 史望穎)
工信部備案號:京ICP備05071141號
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10120170024
中國教育報刊社主辦 中國教育新聞網版權所有,未經書面授權禁止下載使用
Copyright@2000-2022 www.junhanjc.com All Rights Reserved.